中銀協首席信息官高峰: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,關鍵在于遠程面簽
文章來源:四九八網絡發布時間:2022-07-14 08:41:47熱度:744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,客戶金融消費習慣發生重要變化,營業網點到客數量日趨下降。隨著業務模式不斷創新、產品類型不斷豐富、客戶服務不斷完善、使用成本不斷降低,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深化數字化轉型、加快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創新的重要嘗試。
疫情催生的“非接觸服務”已成為金融便民惠民的重要舉措。同時,證件OCR識別、人臉識別、電子簽名等新興技術手段日趨成熟,也為信用卡業務創新提供了基礎保障和發揮空間。銀行應當在信息化、數字化場景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,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,讓線上信用卡真正成為可隨時隨地便捷使用的金融工具,讓百姓放心、貼心、舒心。線上信用卡將成為消費金融領域的主力軍之一。
為規范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,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,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規范的消費金融產品,中國銀保監會、中國人民銀行剛剛發布的《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》中強調:按照風險可控、穩妥有序原則,推進信用卡行業創新工作,通過試點等方式探索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等創新模式。監管部門推動線上信用卡業務試點工作,鼓勵銀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,合理應用新技術、新渠道、新模式不斷優化信用卡服務功能。
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發布的《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》顯示,超過50%的用戶期待實現線上開通銀行賬戶。2020年2月銀保監會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》(銀保監辦發〔2020〕15號),要求銀行提高線上金融服務效率,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,探索運用視頻連線、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,探索發展非現場核查等方式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。
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的關鍵環節在于遠程面簽。遠程面簽是提升客戶體驗、提升銀行運營效率的有效手段。試點開展線上信用卡應做好目標客戶的篩選、遠程視頻技術支持和線上業務流程的管控。一是在目標客戶選擇方面,可優先考慮存量借記卡客戶或信用卡睡眠客戶,以及消費場景內有真實消費需求的客戶等。二是在遠程視頻技術選擇方面,為避免音視頻帶來風險,可將運營操作鎖定在銀行端APP上等。三是在線上業務流程方面,借力OCR、人臉識別和聯網核查的同時,輔助必要的人工客服(遠程柜員)與客戶線上進行辦卡意愿和身份核驗等。
線上信用卡業務風險防范的有關環節更需要強化。一是信息采集驗證,客戶應通過銀行客戶端上傳業務申請所需材料,通過系統進行身份識別;二是音視頻通話,面審專員邀請客戶登錄系統進行視頻、音頻通話,通過對話確認相關信息;三是全程錄音錄像與歸檔,面簽過程中,音視頻通話被系統全程錄制,加密歸檔。在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時,為確保客戶身份的真實性,銀行必須通過人臉識別、活體檢測、公安聯網核查、銀聯鑒權、視頻交互、CFCA鑒權、人行征信、大數據風控等多重手段,確保客戶本人身份、本人意愿及本人簽名的“三真實”。
遠程面簽應用存在的潛在風險。一是欺詐風險。與現場面簽相比,遠程面簽囿于視頻條件的限制,申請人身份的準確性及申請意愿難以保證百分之百。銀行應防止可能存在資料包裝、造假以及他人操縱辦卡的風險隱患。二是洗錢風險。客戶身份識別是反洗錢管理的核心。線上信用卡模式下銀行對客戶身份識別不到位,將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,由于申請人可在全程無現場面簽的情況下與銀行建立業務聯系,容易造成冒名開卡。三是技術風險。如客戶使用移動設備通過公網進行遠程面簽操作,容易被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工具抓取數據包,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。
積極探索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,需要以完善的配套監管政策為保障,健全政策制度流程,逐步推進試點工作。一是建立司法及制度層面的共識,推進相關技術研發和業務創新。二是出臺統一的技術標準,搭建行業服務平臺。三是健全金融數據保護機制,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。四是關注網絡安全問題,提升綜合風控水平。
本文轉載目的在于知識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刊所有。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。
原創作者:四九八科技。禁止轉載,本文鏈接:

您關注的城市合伙人案例

查看更多成功案例
云收單
10年老牌支付專家
新大陸旗下成員企業
400-0591-498
|最新文章
|聚合支付的使用場景
- 餐飲
- 超市
- 酒店
- KTV
|熱門關注